在博山城大街中部,有一座建筑宏伟、古色古香、金碧辉煌的古建筑群,名叫报恩寺。1935年,曾是我党早期革命工作者借报恩寺小学,以教员的身份作掩护,宣传马列主义,传播革命火种,组织革命活动的场所。它原称南寺,建于金昌明年间为和尚诵经参禅的地方。到了明代才改称报恩寺。这个报恩寺的名称是怎样来的?这就要从明朝泰昌元年 (1620)被任为替皇帝拟答奏章的司礼秉笔太监魏忠贤说起。
宦官乱政,在明代曾多次出现,而为害最厉害的,没过于与熹宗朝相始终的魏忠贤了。魏忠贤(1568一一1672)本是一个市井无赖,却当上了明太孙朱由校宫中的一名小太监,由于他与熹宗的乳母客氏相勾结,很快得到了朱由校的赏识。
万历四十八年(1620)神宗、光宗相继去世,朱由校继位,改元天启,是为熹宗。按明朝的惯例,新皇帝重用原在身边的得宠太监。魏忠贤这个目不识丁的无赖,竟然破例的当上了替皇帝拟答奏章的司礼秉笔太监。为了牢固控制司礼监这个地盘,他一上台就诬陷谋杀了曾受光宗顾命称贤的司礼掌印太监王安,拉拢司礼监王体乾等一帮宦官作为羽翼,气焰更加嚣张。接着魏忠贤又“劝帝选武阉,炼火器为内操”。组织起一支万人太监武装,直接掌握了大内兵权,控制了特务机构。不但自已爵至上公 '造生词'自称九千岁,而且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,魏世家族也尽得高官显爵,魏忠贤就是这样沿着他的前辈王振、汪直、刘谨的道路爬上了宦官专权的权力顶峰。博山大街的“报恩寺”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由南大寺给魏忠贤改建为生祠。
正当魏忠贤凶焰达到顶点的时候,天启七年(1627)熹宗死,其弟朱由检继位。新主子为维护朱明王相的统治,一脚便把已经对皇权构成威胁的魏忠贤从权力的顶峰踢了下去,权倾天下,祸国殃民的魏忠贤最终以自杀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。明亡后,清王朝为了维护他们的封建统治,便继续利用神权思想来欺骗麻痹人民,在全国范围内大建关帝庙。于是,博山便把报恩寺改建为关老爷庙,把魏忠贤的头像砍掉,塑上了关羽的头像。说到这里,在博山还流传着“五月十三,杀死了徐三的故事”。
话说博山十字路街,有一个名叫徐三的屠夫。这个徐三生性奸馋滑懒,虐待父母,凌辱乡里,偷鸡摸狗,无恶不作。当地人无不对他恨之入骨。五月十三这一天,徐三的父亲极力劝说儿子不要再做坏事。谁知徐三不但不听,反而认父为仇,拿了屠刀要杀了他爹。他爹一看不好,赶快往外逃避,徐三在后面紧追。他爹跑出十字路口直奔大街,转弯跑到关帝庙里。这时徐三也随后赶来,用刀向他爹头上砍去。只听咔嚓一声响,徐三没有杀死他爹,而他自己的头却掉了下来。老爹在惊慌中发现,原来是一个有杀母之仇的年轻人,为救护自己才杀死了徐三。老爹怕连累年轻人吃官司,便把儿子的血涂在周仓的“青龙偃月刀”上,声称是关老爷显圣才杀死了灭绝人伦的不孝之子徐三。谁知这话却被官府和乡里相信了,关帝庙里的香火立即鼎盛超来,人们纷纷又来报关老爷的恩了。这就是当地人们传说中“报恩寺”一名的故事。